新聞中心
行業動態
一帶一路:能源企業海外如何尋路? |
時間:2015-07-22 10:52:45 點擊: 次 |
能源合作是“一帶一路”建設的重點和抓手。16日在京舉辦的“新華絲路”信息產品發布研討會上,與會專家和企業負責人認為,在“一帶一路”戰略背景下,能源企業不能再走過去單純“抓資源”“抓銷售”的老路,應圍繞互通、互補、互助、清潔等幾個關鍵詞做文章。 實際上,我國自2001年開始正式提出“走出去”戰略,到2004年,“傳統能源企業走出去”的消息已屢見報端。2008年的金融危機,令中國能源企業海外投資有了跨越式發展,直至2010-2013年,中國光伏企業大規模出海又大規模鎩羽而歸……我國能源企業尋路海外的歷程可謂由來已久。 那么,在“一帶一路”戰略背景下,海外能源投資相較此前有何不同,企業又該如何布局? 對此,中國能源信息網首席信息官韓曉平認為,我國是能源消費大國,過去傳統能源企業走出去,更多是基于資源稀缺的危機感,企業出海主要是“找資源”。在“一帶一路”戰略背景下,企業出海則更多是“找市場”及產業轉移。 “‘一帶一路’戰略推行自由貿易理念,建立了更好的合作框架,倡導合作共建,將為中國能源企業與‘一帶一路’沿線國家創造更好的合作氛圍。”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信息部部長徐洪才表示。 與會專家認為,能源企業在“一帶一路”沿線的新機遇,將主要集中在能源通道建設、供電基礎設施、清潔能源、能源產業園區等領域。 “一帶一路”沿線分布著多個重要能源生產國,如俄羅斯、中亞五國、蒙古國等。據中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數據顯示,“一帶一路”沿線國家的石油、天然氣儲量分別為461億噸、108萬億立方米,分別占世界總儲量的20%、56%。但是,“一帶一路”沿線一些國家的能源供給能力則比較差。 “印度、緬甸50%以上人口用不上電。”國家發展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國際合作室主任張建平說,“相對而言,我國能源供給能力較強,可以與他們形成能源互補。國內企業完全有能力去建電站、油氣管網等。” 據國資委14日發布的《“一帶一路”中國企業路線圖》顯示,央企在境外建設的電站涵蓋火電、水電、核電、風電和太陽能、生物質能發電等多種類型;同時,還承擔了大量的能源輸送通道建設,包括中俄、中哈、中緬原油管道,中俄、中亞、中緬天然氣管道,俄羅斯等周邊國家的10條互聯互通輸電線路等。 韓曉平表示,“一帶一路”沿線有些國家,因為文化與宗教的差異,彼此之間貿易往來較少,能源領域更難以“溝通”。中國作為第三方國家,可以很好地為他們解決這一問題,通過能源通道連結,幫助他們化解隔閡,實現互利共贏。 此外,隨著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斷擴大,環保要求日益提高。清潔能源將是未來發展的主流。而“一帶一路”沿線國家市場化程度較低,基礎設施落后,用電成本高,既沒有傳統能源基礎設施的負擔,也沒有反傾銷的顧慮,在清潔能源領域擁有廣闊的投資空間。 “以巴基斯坦為例,當地主要以石油、天然氣發電為主,油氣又需進口,發電成本高昂,隨著我國光伏發電成本的降低,在當地應有很大發展空間。”韓曉平說。 據悉,自今年3月中歐光伏貨運班列開通后,越來越多的光伏企業走向“一帶一路”市場。 張建平表示,“我國清潔煤技術現在也比較成熟了,相對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已有一定比較優勢。” 在能源企業海外投資模式方面,韓曉平認為,國有能源企業在投資“一帶一路”市場時,應盡量以產業園區的方式,走產業鏈發展路線。從能源資源的采集,到轉化、銷售,建立起一整套的流程和網絡,一方面有利于把資金轉化為長期收益;另一方面,也可以為下一步民營企業走向“一帶一路”市場奠定基礎,為產業轉移鋪路。 |
下一篇:改變若不是現在,那是何時? |